南起浙江,北抵北京,流经8省市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十年间,沿岸各地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宗旨,造就生机勃勃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让古老的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
近日,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承办的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分论坛“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扬州举行,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大运河沿线地区有关实务部门、高校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各分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话“流动的文化”传承焕新之路新澳门管家婆一句 ,时代资料解释落实_标配版5.235。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推动沿线城市商贸流通、文化交流和繁荣发展,催生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更在中华文明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极具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会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强调。
在他看来,传承与发展大运河文化,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不断地活起来。
大运河流淌千年,始终滋养着沿线城市和人民,是维系人民情感和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发掘保护好运河城市,得告别‘千镇一面’,保留运河古城原汁原味的风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休教授、《中国运河志·图志》主编李孝聪说,“任何一座运河城市皆拥有历史文化价值,应当发掘运河城市中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标志性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复原运河城市旧时水系、街巷结构、官方以及民间功能性建筑的位置,这样才能厘清运河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人文底蕴,验证古今中国运河城市的营建理念和发展趋势。”
李孝聪提示,要摈弃“改旧换新”的思维,突出运河城市的地方特色,让运河城市留下历史层理、存储记忆,这样才能让人们记住乡愁。新时期的运河研究要有比较视野,深刻阐释运河的文化意蕴。
穿越2500多年历史,蜿蜒近3200公里,大运河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文学院教授徐兴无认为,大运河的成就集中体现在物质、制度和思想三个方面。他解释说,在物质方面,主要体现为运河的水利工程、漕运工程和中国运河学。在制度方面,中国不仅有一套成熟的运河管理制度,还有管理运河周边资源的制度。在思想文化艺术方面,更是有着丰富的作品呈现。
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徐吉军提出:“长江文化”和“运河文化”交融的种子,在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就已埋下。
徐吉军解释说,“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就是一个水城。它的8个城门里,有7个是水门。而运河文化的几个因素,它基本上都已具备。比如航运功能、水利功能、灌溉功能,甚至漕运的功能都已经有了”。在他看来,良渚遗址出土的木桨、面积近10000平方米的 炭化稻谷堆、发掘出的成排护岸……一系列的良渚遗址考古新发现均是“长江文化”和“运河文化”早期交融的有力注脚。
淮安新路遗址的发掘、扬州隋唐大运河工程开创者隋炀帝的陵墓的发现……近年来,大运河考古硕果累累,无论是考古发掘还是出土文物,都阐释着大运河的厚重历史,启迪着大运河的美好未来。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认为,大运河考古的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大运河沿途的故事灿若繁星,如果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而是光靠书本的讲述,光靠地表上的保存下来的零星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
在他看来,“大运河文化的呈现有三个层面,一是保存在地表上的大运河文化,二是留存在典籍档案里的大运河文化,三是‘埋在地下’的运河文化。”
“尽管大运河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如何通过大运河考古,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大运河文化光彩熠熠,仍是值得思考的话题。”他期待,随着大运河考古工作的不断展开,未来能有更多发现“上新”澳门一肖中100%期期准,时代资料解释落实_标配版5.235。
2024澳门特马今晚开什么 ,时代资料解释落实_探索版7.422
经验分享环节,3位专家学者围绕江苏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状况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江苏省扬州市文联主席、原大运河申遗办专职副主任姜师立立足高邮大运河文化带,以全域统筹、全线推进、全面发力为抓手,拓展运河新场景,催生新业态。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张慧卿表示,未来将接续开展“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深入挖掘江苏省在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长江与运河两个十字交叉口的历史地位,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
根据“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比较与借鉴”课题研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周琪提出了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
交流研讨环节,14位专家学者聚焦“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题展开对话。
会议总结环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月清指出,论坛本质上是对运河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再认识和再理解,各位专家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以及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前瞻的思考和务实的建议。(李记)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