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中,蝗灾都被视为一种可怕的灾害,因思想愚昧不知何因,所以常与“天罚”联系在一起。
又因蝗灾之前必有大旱,所以平民百姓更加惧怕上天,甚至统治者也多恐惧,于是往往在灾害后,率群臣四处祈福祷告。
由是“大旱过后必蝗灾”渐渐传开,那么此种说法,究竟是巧合,还是规律?
历史上的蝗灾
早在东汉初平四年左右,就有关于北京地区的蝗灾记载,当时记载道,“幽州旱蝗谷贵,民相食”。
而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唐朝开元四年,中原地区爆发的一场规模极大的蝗灾。
据史料记载,那时,蝗虫铺天盖地而来,犹如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天空瞬间被蝗虫遮蔽,甚至连阳光都难以穿透,整个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昏暗。
田野里的庄稼瞬间遭了殃。成群的蝗虫像一阵龙卷风,疯狂地吞噬着稻谷、麦穗。它们所到之处,片叶不留,只剩下光秃秃的茎秆在风中颤抖。
农民们一年的辛勤劳作,在蝗虫的肆虐下化为乌有。看着自己心血被毁,他们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
蝗灾过后,粮食短缺迅速蔓延,市场上的粮价飞涨,饥饿的人们四处寻找食物,却常常一无所获。管家婆一码一肖100准 ,最佳精选解释落实_尊享版6.896
当时的许多家庭,不得不靠野菜、树皮充饥,生活极度困苦2024年新奥门天天开彩免费资料,诠释解析落实_创新版4.009。疾病也趁机肆虐,夺走无数人的生命。
而在城里,店铺纷纷关门,街道上一片萧条。人们生活在恐慌之中,不知道这场灾难何时才能结束。
这场蝗灾,让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也给开元盛世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后来在当朝宰相姚崇的治理下,这场危机才得以平息。
北宋时期,辽、金两国蝗灾比较频繁,特别是在夏、秋两季。到了元代,大都地区蝗灾发生频率虽有所降低,但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据明朝顺天府记载,当时的蝗灾频率为每5.7年一次,与旱灾高发期基本重叠。
清代北京顺天府对蝗灾的记录有29次,发生频率为平均每9.2年一次,主要集中在乾隆、咸丰两朝。
邢台隆尧的石碑记载,“大旱之后,继以大蝗”。在清朝时期,每逢蝗灾,官府便要求百姓全家出动灭蝗,对未参加者给予严酷刑罚。死骂笞楚,残酷备至。
清朝覆亡后,在民国九年、十六年至十八年,北京(北平)地区有两次大蝗灾记载。当时有爱国富人甚至收购蝗虫,希望借此控制蝗灾规模。
为了治理蝗灾,北洋政府特地设立全国防灾委员会、农事试验场和昆虫局等机构,并在多省安排治蝗官员,设立“治蝗分会”等。
历史上,许多史籍常常“旱蝗连书”。如“永嘉三年(309年)大旱,江、汉河、洛皆竭可涉。次年,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
202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杀码,收益成语分析落实_钱包版5.842
可见,无论在哪朝哪代,蝗灾都是令统治者头疼不已、让百姓民不聊生的重大灾害。那么为什么发生蝗灾的时间,总是在大旱之后呢?
大旱之后,为何会有蝗灾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454411 ,重要性解释落实方法_钻石版5.781
从科学角度来看,“大旱过后必蝗灾”,实际上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一种总结、提炼,是农耕文明的一种智慧经验。
首先,干旱会导致水位下降,土壤变得坚实,含水量降低。这就为蝗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条件。
在我国的内蒙古草原,风调雨顺的年份,蝗灾没有那么严重;但在干旱之年,则往往会有蝗灾发生。
蝗虫的卵,在潮湿条件下不易孵化,在干旱的土块中存活率却很高。半长草半裸露的地区,最适合蝗虫繁殖。
蝗虫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成熟雌蝗,一生平均能产卵200~1000粒。蝗虫一般每年繁殖两季,在热带地区,甚至可以繁殖三到四代左右。
即便是按照最低的两代,和最低的产卵数来计算,一只蝗虫就可以繁殖到4万只的规模,繁殖能力十分惊人。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特 ,确保成语解释落实的问题_优选版0.692
除此之外,蝗虫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含水量低的植物,以及干草。在干旱时节,由于食物来源充足,蝗虫的存活率非常高。
大旱之年,食物链的平衡也会被打破。以蝗虫为食的其他动物数量(如青蛙等)大量减少,而蝗虫处在食物链底端,还能直接从食物中摄入水分,便会在食物链中占据优势。
蝗虫不仅繁殖、生存能力强,而且还具有非常强的迁徙能力,它们可以从一个干旱灾区,迅速转移至另外一个干旱灾区。
1944年,河南闹全省大蝗灾的一大原因,就是蝗虫从其他干旱灾区转移而来。
据粗略统计,一批蝗虫的数量在3000万到5000 万只,可以覆盖150公里左右的土地,并瞬间吃掉200吨农作物。
这种强大的迁徙能力,使得它们在干旱环境下能够迅速扩散,形成“龙卷风”一般的态势。
可见,大旱与蝗灾的紧密关联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深刻的自然规律。
那么到了今天,还有这种现象吗?
在现代社会,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灾害防控手段的不断完善,即使发生大旱,也不一定会引发蝗灾。
如今,随着我国植被病虫害遥感技术应用不断升级,可实现多尺度、长时序、大范围植被病虫害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使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更好的调配。这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也大大降低了大旱引发蝗灾的可能性。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治一直走在前列。现在的农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大旱之后那可怖的“蝗虫飓风”了。
参考资料:
环球网:粮食安全会受影响吗?古老蝗灾至今仍令全球头痛
齐鲁晚报:陈胜黄巢李自成,他们都曾吃过蝗灾的苦
人民网:中国古代灾害治理的理念与策略